金融经济
约 1025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3 分钟
金融监管局-计算机岗(第一部分金融经济记录)
19
2.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存在 负相关 关系
- 名义工资率的变化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低工资变化率与低失业率不能并存,高工资变化率与高失业率不能并存
 
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AD-AS模型):通过总需求(AD)和总供给(AS)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一个经济体内的价格水平和产出(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4.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本假设有三个:
- 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收入与消费正相关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 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5.当达到市场均衡时,此时的买者支付愿望最低,卖者的成本最高
6.帕累托最优状态 :指资源的重新分配不可能使得一个人状况变得更好而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7.厂商的停止营业点是指 SMC与AVC相交之点
- SMC: 短期边际成本; AVC: 平均可变成本
 
8.外部不经济 :对外界带来坏的影响,但是没有受到额外的损失,私人成本 < 社会成本
10.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既可以作为操作目标,又可以是中介目标的是 短期利率
- 基础货币是操作目标;货币供应量是中介目标;长期利率是中介目标
 
11.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针对国内失衡用财政政策,国际失衡用货币政策
- 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内通货紧缩严重时:应该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12.商业银行把贷款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分为 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 后三种属于不良贷款
 
13.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和决策机构 董事会
1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会减少
- 可贷资金增加:现金流入大于流出;清算收入大于支出;贷款按期收回
 
15.巴塞尔协议Ⅲ引入 系统重要性银行概念,要求对业务规模大、复杂程度高、对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系统风险的银行,提出特别资本要求,使其具有超出一般标准的吸收亏损能力。
16.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 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会计(财务)三大表
- 资产负债表即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 现金流量表: 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常是一个年度或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情况
 - 利润表即损益表:是一种动态会计报表,反映某一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17.1999年,美国通过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消分业经营制度,重新建立混业经营的金融体系
18.SDR = Special Drawing Right: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19.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确定死亡率的重要基础是:生命表
- 生命表是根据一定时期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人群的有关生存、死亡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而形成的一种表格,它是寿险精算的数理基础,是厘定人寿保险纯保费的基本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 计算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
 
20.商业养老保险属于 个人储蓄计划 的范畴